六年级阅读测试题(一)
六年级阅读测试题(一)
(一)
她们的路走对了!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,敲开了文学殿堂的大门,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“小草”浇灌成“大树”。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:世界上不存在什么“不是妇女的事业”!一年后,夏洛蒂的《____》出版了。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,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,几乎同时,艾米莉的长篇小说《_______》和安恩的长篇小说《______》相继出版,同样获得极大的成功。三姐妹同时脱颖而出,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,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。
1.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。
圣殿( ) 浇灌( ) 庄严( )
陈腐( ) 宣战( ) 观念( )
2、“她们的路走对了”,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?
__
3、联系上下文,理解下面词语:
脱颖而出:_
盛事:_ _ _
4、文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书名。
5、说说这段话中引号的用法
“小草” “大树”
“不是妇女的事业”
6、“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”指的是什么?
7、“小草”是怎样变成“大树”的?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?
答:
(二)
一天,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,让她摸着剪窗花。岂知工夫不大,一幅“喜鹊登枝”便完成了。嗬,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,大小疏密无可挑剔!我服了,可还耍赖: “ 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!”
“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!”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。“熟能生巧,总剪,手都有准头了!”
是的,庄稼人都图个吉利,姥姥对“喜鹊登枝”最熟悉不过了。数九隆冬剪,三伏盛夏剪,日光下剪,月光下剪,灯光下剪,甚至摸黑剪。姥姥的手就是眼睛,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。
1.这段话主要写了
2.从“工夫不大”可以看出 ,从“形象生动”“无可挑剔”知道 ,由此可以看出姥姥
3.“刁难”的本义是 ,在文中指 ;
“挑剔”的本义是 ,在文中指 ;
“耍赖”的本义是 ,在文中指 ;
“调皮蛋”的本义是 ,在文中指
4.用“ ”画出文中对“喜鹊登枝”的描写,再用两个成语形容这幅剪纸:
从“数九隆冬剪,三伏盛夏剪,日光下剪,月光下剪,灯光下剪,甚至摸黑剪”这句中,你体会到了什么:_ ,还能让你想到哪一句俗语:
5.你是如何理解“姥姥的手就是眼睛,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。”这句话的?
_
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,分别把 比作 ,用 比作 ,写出了
6.“熟能生巧,总剪,手都有准头了!”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?
(三)
麋鹿的经历充满传【chuán zhuàn】奇色彩。据科学家考证,早在3000多年前,我国黄河、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,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,再后来竟然销声匿【lì nì√】迹。1865年,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,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。随后,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,在伦敦、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展出。1900年,“八国联军”入侵北京,最后一群麋鹿惨【cǎn chǎn】遭厄运,有的被杀戮,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。从此,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。
1、用“√”画出【 】中正确的字音。
2、“绝”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极、最;②独一无二,没人能赶上;③气息中止,死亡;④完全没有了。文中“绝迹”的“绝”应选第( )种解释,另外“悲愤欲绝”的“绝”应选第( )种解释。
3、1900年,最后一群麋鹿惨遭怎样的厄运?请用“_____”有关画出句子。你从麋鹿遭受的厄运中感受到了什么?
4、这一自然段按照 顺序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,请用“~~~”画出能概括这一段大意的句子。
作用是:
5.选择题。从 “据科学家考证”和“几乎绝迹”这些词语,可以看出作者在介绍事物时,非常注意说法的 ( ) (填序号)
(1)生动形象 ⑵准确妥帖 ⑶通顺完整
6.选择题。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,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,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,如: ( )(填序号)
⑴ 数十头,惨遭厄运,几乎绝迹
⑵ 经历,竟然,从此
⑶ 再后来,随后,最后
7.对于麋鹿的经历,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?请用几个词写出来。
(四)
活跃了一天的太阳,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。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,毫无倦态,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,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。于是,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,金红一色,热烈一片。
时光悄悄地溜走,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。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,变得温和起来,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,悬在海与天的边缘。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,只见它慢慢地下沉,刚一挨到海面,又平稳地停住了。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,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。大海失去了原色,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,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。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,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,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。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,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,最后像跳水员那样,以一个轻快、敏捷的弹跳,再以一个悄然无声、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,向人们道了“再见”。
1.文中“赤朱丹彤”的意思是( )。
2.从短文中找出“渐渐”的两个近义词写在横线上:
3.在作者的眼中,三亚的落日一会像( ),一会像( ),一会像( )。
4、选段中作者分别把落日比作____和____,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三亚落日的优美情景。选段中“不敢眨眼”、“生怕”、“瞪大双眼”等词语,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____和____的情感。
5.这两段主要描写了三亚落日时的景象,你最喜欢哪些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?请选两句写下来,并写出喜欢的理由。
喜欢的语句:
喜欢的理由:
喜欢的语句:
喜欢的理由:
6、三亚落日景象十分美丽,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。
(五)
冬天,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( níng nín )重。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。小山似( sÌ shÌ )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,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、锲( qÌ qiè )而不舍地扑向堤岸,溅起数丈高的浪花,发出雷鸣般的轰响,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。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,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,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,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(象 像)。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,站在岸边,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(恋 念),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。
1、用“\”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者读音。
2、读了画线的句子,你分别想到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成语。
3、“……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。”从句中“数百斤重”、“十几米远”我体会到_________,“竟”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。这个片段中“前赴后继”一词充分表现了__________,一个“掀”字让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。
4、根据语境,理解“寒流”一词的意思。
①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。“寒流”是指_______。
② 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,小华的心中立刻涌起一阵寒流。“寒流”是指_____。
5、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人,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,夏日烟台的海宛如__________,冬天烟台的海仿佛是__________。
6、片段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,你还可以将小似的涌浪比作什么?请你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完整。
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,像________像________……
7、这段话写出冬日烟台的海_____的特点,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,把_____比作_____和_____,写出了海浪的气势盛大;还采用具体数字,用_____和_____,写出__________
8、请你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广告语:_______ __